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六章玩世愚钝潜隐:老子  (第1/2页)
    第六章 玩世,愚钝,潜隐:老子    老子最邪恶的“老猾”哲学却产生了和平、宽容、简朴和知足的最高理想,这似乎是矛盾的现象。这种教训包括愚者的智慧,隐者的利益,柔弱者的力量,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。中国的艺术本身,它的诗意的幻象,及其对樵夫和渔父的简朴生活的赞颂,是不能脱离这种哲学而存在的。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情愿忍受暂时的失败,静候时机,相信在天地万物的体系中,在大自然依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而运行的情势之下,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,也没有一个人始终做“傻瓜”    大巧若拙,    大辩若讷。    躁胜寒,    静胜热,    清静为天下正。(《老子-道德经》下同)    我们既然知道,依大自然的规律,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占着便宜,也没有一个人始终做傻瓜,所以,其自然的结论是:竞争是无益的。老子曰:智者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又曰:“强梁者不得其死,吾将以为教父。”现代的作家也许会加上一句话:“世间如果有独裁者能不靠密探的卫护,我情愿做他的党徒。”因此,老子曰: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;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    善为士者不武;    善战者不怒。    善胜敌者不与;    善用人者为之下。    是谓不争之德,    是谓用人之力,    是谓配天古之极。    动力与反动力的规律造成了以暴力对付暴力的局势:    以道佐人主者,    不以兵强天下;    其事好还。    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    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。    善有果而已;    不敢以取强。    果而勿矜;    果而勿伐;    果而勿骄;    果而不得已。    果而勿强;    物壮则老。    是谓不道,    不道早已。    我觉得如果老子当时被邀请去担任凡尔赛会议的主席,今日一定不会产生一个希特勒。希特勒以他在政治上称霸之速为证,断言他和他的工作一定曾经得到“上帝的庇佑”我倒以为这件事还要简单,他是得到克里蒙梭(Clemenceau)的神魂的庇佑了。中国的和平主义不是人道的和平主义,而是老猾的和平主义——不是以博爱为本,而是以一种近情的微妙的智慧为本。    将欲歙之,    必固张之。    将欲弱之,    必固强之。    将欲废之,    必固兴之。    将欲夺之,    必固与之。    是谓微明。    柔弱胜刚强。    鱼不可脱于渊;   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    关于柔弱者的力量,爱好和平者的胜利,与潜隐的利益这一类的训诲,真没有一个人比老子讲得更有力量。因为在老子看来,水永远是柔弱者的力量的象征——水轻轻地滴下来,在石头上穿了一个洞,水具有道家最伟大的智慧,朝着最低下的地方流过去:   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    以其善之下,故能为百谷王。    “谷”也是同样平常的象征,代表空洞,代表世间万物的zigong和母亲,代表陰或牝。    谷神不死,    是谓元牝。    元牝之门,    是谓天地根。    绵绵若存;    用之不勤。    以牝代表东方文化,而以牡代表西方文化,大约不是牵强附会之谈吧。无论如何,在中国的消极的力量里,有一些东西很象zigong或山谷;老子曰:“…为天下谷,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。”    凯撒(JuliusCaesar)要做一个村庄中的第一人,可是老子却给我们一个相反的忠告:“不敢为天下先。”讲到显名的危险这一类的思想,庄子曾写了一篇讽刺文章去反对孔子及其夸耀知识的行为。庄子的著作里有许多这种诽谤孔子的文章,因为庄子写文章时,孔子已经死了,而当时中国又没有关于破坏名誉的法律。    孔子围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